欢迎进入宾州人才网!
手机扫码
多地网友晒抗原“全家二阳了.…..”?中疾控通报最新情况→
发布日期:2023-04-24 17:26 访问次数:5850
近日
不少人在网上晒出阳性的抗原
自称“二阳”了
还有网友称“全家二阳”
与此同时
4月22日晚
话题#新冠#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引发关注
距离去年年底的疫情高峰马上5个月了
很多人担心的
下一波疫情高峰是否已在路上?
感染过了
如今还需要疫苗接种吗?
中国首次监测到12个新分支!
“大角星”报告42例
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15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新监测到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为1.7%。
2022年9月至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至3.6%区间波动。2023年第7周(2月13日至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3月6日至12日)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5周(4月10日至4月16日)流感样病例占比降至5.8%。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全国共报送3299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17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4.3%)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3.0%)等。
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9.2%)、DY.4(11.6%)、BA.5.2.48(11.3%)、DY.1(8.6%)、DY.3(5.6%)和BA.5.2.49(3.5%)等;
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4%)、BF.7.14.1(3.7%)、BF.7.14.5(3.0%)、BF.7.14.4(2.4%)、BF.7.14.3(0.4%)和BF.7.14.2(0.3%)等。
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603例,其中12个分支(注:下面框中标红)系首次监测到。
4例BQ.1、4例BQ.1.1、
19例BQ.1.1.13、1例BQ.1.1.17、
1例BQ.1.1.18、1例BQ.1.1.35、
1例BQ.1.1.38、1例BQ.1.1.46、
1例BQ.1.1.53、2例BQ.1.1.66、
1例BQ.1.1.69、8例BQ.1.2、
1例BQ.1.23、2例BQ.1.8、
2例CH.1.1、3例CH.1.1.1、
1例CH.1.1.11、1例DT.2、
1例EA.1、2例EG.1、
3例EL.1、7例EM.1、
1例EU.1.1、2例FB.1、
3例FE.1、1例XBB、
4例XBB.1、2例XBB.1.11.1、
1例XBB.1.12、4例XBB.1.15、
42例XBB.1.16、5例XBB.1.16.1、
16例XBB.1.17.1、37例XBB.1.19.1、
2例XBB.1.22、22例XBB.1.22.1、
1例XBB.1.23、5例XBB.1.24、
1例XBB.1.4、109例XBB.1.5、
2例XBB.1.5.11、9例XBB.1.5.12、
2例XBB.1.5.15、7例XBB.1.5.23、
35例XBB.1.5.24、1例XBB.1.5.28、
1例XBB.1.5.32、1例XBB.1.5.36、
1例XBB.1.5.5、2例XBB.1.5.7、
2例XBB.1.9、163例XBB.1.9.1、
35例XBB.1.9.2、1例XBB.1.9.3、
1例XBB.1.9.5、11例XBB.2.3、
1例XBB.2.3.2、1例XBB.2.4和2例XBB.3。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监测到42例XBB.1.16。此前,上周(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系我国首次监测到),本周已增加到42例。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
但民众无需过度担心,4月21日,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张文宏:需关注脆弱人群
建议再次接种新冠疫苗
张文宏介绍,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他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张文宏呼吁,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面对二次感染
需关注脆弱人群
张文宏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此外,张文宏表示,仍需进行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储备。同时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
“我相信,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而且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我们一定可以跑到下一波疫情的前面。”张文宏说。
新变异株有哪些特点?
为何容易导致结膜炎?
国外研究显示,XBB.1.16的传播效率略高于此前流行的XBB.1和XBB.1.5变异株,XBB.1.16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
庆幸的是,目前暂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或死亡增多的报道,也未见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的报告,但在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中,不排除因个体差异引起较重的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本就容易出现结膜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侵染人体细胞,眼睛中的角膜、结膜细胞上有ACE2受体,完全可以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最近眼睛不舒服,大家切记别揉眼。
其实,类似眼部症状在此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感染病例中也出现过。中疾控提醒,如果近期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何避免感染XBB.1.16?
中疾控表示,目前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留存下的免疫力仍能为个体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当公众处于暴露环境、人员密集场所,或者接触脆弱人群时,仍建议佩戴口罩。
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等脆弱人群应特别注意自我保护。
来源:南宁广播电视台、宾阳印象